半岛体育,半岛体育官方网站,半岛体育APP下载
2月18日,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招生考试正式进入最关键的三试环节。然而就在此时,网上却突然出现落榜考生母女哭诉北电招生有“潜规则”的视频。视频中,绝望的母亲直斥招生有“猫腻”:“孩子想上电影学院,老师都说了没30万元不行!”而落榜的女儿则把自己落榜的原因归结于:不差人,就差钱。对此,校方回应:“考试中有很多监督系统,不会有潜规则存在。”该校宣传人员还强调:“北电设有专用的举报电话,有没有潜规则,欢迎广大考生举报。但是不赞成这种泄愤式的爆料。”
2月19日,一位神秘人物O先生向媒体爆料,普通高校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存在种种“猫腻”。O先生曾经就读的某体育院校,在运动系的某些专业,每个年级至少都有五六名一点相关专业基础都没有的学生,“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通过了入学之前的体育专项测试”。据他描述,每年全国各院校组织的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专项测试“监考大都由招生院校组织、安排,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可大了”。
2月18日,教育部发出通知,要求各地严格规范组织体育专项测试和录取,加大信息公开力度,确保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工作规范、公正、有序、平稳进行,强调未经公示不得录取高水平运动员。
一边是明星梦,承载名利;一边是大学梦,可规避高考的失败。然而,两者的共同点就是都涉及到“潜规则”,都是以破坏招生的公正公平为代价的。人们之所以对“潜规则”这样又爱又恨,原因很简单,在“潜规则”下,利益可以私下瓜分,而不论是否有实力;而这样的“潜规则”被恨,则是因为公平竞争权利的被剥夺。在一个失去公平的环境里,“泄愤式的爆料”也好,神秘爆料也好,至少还让公众拥有一点知情权。当然,至于相关部门的反应如何,还值得期待。